高等教育課程應依性質分為「研究型」與「實用型」兩種教學型態,才能滿足未來國際人才需求。目前的教師升等制度仍以學術研究為主,讓深入了解學術與提升教材品質的老師們在升等上產生阻礙。因此近年來大專評鑑工作開始著眼在「教學成果」,「教學」再度被重視。因此為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讓專任教師具有優秀之教學實務或創新成果,而推行以教學著作,包括教學研究著作或大學以上教科書為代表作提出升等。教師發展中心於4月27日,特邀中興大學的喬友慶教授,以自身進行教學研究升等的經驗,與本校教師分享如何撰寫教學著作升等,以及準備教學實務升等的各種經驗談,本次參與人數25人,滿意度4.67人。
【圖:喬友慶教授分享教學方法與歷程】
由於喬教授為企管系的老師,因此關於教學研究升等的部分也採用了商業的「創新」與「顧客導向」模式來準備,首先整理自己整體的教學理念、目標與方法,這部分需論述清晰,佐證明確且歷程可驗,課程與教材上的調整、改變與創新都是相當重要的部分。而在審查資料的內容部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教學著作,包含了教學主題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成效、教學貢獻以及教學整體成果,且在課程經營上,可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彼此資源互補達到學生學習最大的效果。除了課程內容之外,學生學習目標與課程核心能力對應也是重要的環節,針對商學院的學生,希望透過課程的設計讓學生能有批判思考、創新、領導、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則將學生當自己經營的客戶,以學生學習效果最大化為考量,並運用各種學制間的合作來進行,並採取個別、小組與大團體討論,讓學生間與師生間彼此都有互動,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大化,簡而言之,喬教授的教學策略是透過「顧客導向」之「互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
喬教授也大方分享了自身的教學經驗與五大教學方法:「333學習法」、「PBL/個案教學」、「積極投入客製化教材研發」、「『滾出趣』教學法」、「創造Win-Win-Win學習氛圍」。而在教學著作部分,除了紙本教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成效,除了一般的期末教師評量之外,更重要的依據是學生各種學術競賽成果、學生的質性回饋、教師於教學上的貢獻,如喬教授的「動態競爭策略研討」是台灣首次開課,這門課程的創設是一個在國內從零開始,從無到有,一直到從有到豐富的動態建構與調整的過程,創課以來廣受肯定,也受到多家媒體雜誌採訪與報導,見接凸顯出課程的教學貢獻,此外,還有各大專院校來信申請課程授權,甚至成為專業系所與業界的指定教材。
【圖:喬教授分享自身五大教學法以及特色課程】
喬教授認為教學與研究是大學重要的基本功能,沒有優質教學就不可能有傑出研究,並分享定期整理自己的教學歷程檔案,因為這些歷程檔案非僅資料之堆集更要費心提煉精髓,且申請時所有成就紀錄均得提供實際之證明,教學歷程檔案在教學實務研究升等上的重要性更甚於個人的履歷表與研究著作表,且除供評鑑與升等更可陪伴永續成長,最後喬教授勉勵與會老師:教學像學術知識一樣,需要不斷探究與改進,用研究的精神與態度看待教學,讓教學歷程等同一種研究歷程,不斷地累積與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