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簡介

:::

/ 95年度

 

計畫理念

盱衡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所面對的考驗,是多重而嚴峻的。外在的原因,是來自於多元文化的衝擊,及社會多變的不確定感。內在的因素,則主要是理念變革與資源緊縮,帶來整體結構性的危機。當臺灣高等教育學府林立之際,教育工作者不禁省思,如何在深化專業教育與擴展通才教育之間取捨?在政府及各校必須考慮財務均衡之時,教育主事者如何在提昇專業教育水平的同時,仍能賦予足夠的博雅教育內涵?私立專業校院更受到規模與領域的先天限制,如何秉持均衡的教育理念,培養出多元而優質的地球村公民,已成為艱鉅的任務。

行政院「高等教育宏觀規劃委員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願景,提出1.精英與普及教育的均衡2.回應個人與社會的多元需求3.資源的有效運用等目標。本校以進行中的九年 (1999-2007)三階段的中長程校務發展藍圖,回應上述目標:1.在專業與博雅教育方面,已培育出跨足文化、政治及生技產業領域的傑出人才,及眾多醫界、學術及服務性團體傑出領袖;2.在多元與實踐關懷方面,本校學生透過參與原住民及山地醫療服務,實踐社會關懷;在醫療校院校友中獲得最多之醫療奉獻獎,以及3.在優質的行政效能方面,於2005 年教育部大學評鑑時,本校是唯一於醫學校院類組中,在所有六項校務評鑑項目上,包括「行政效能」等,皆獲評選為表現較優的校院。

除上述成果,校務發展的第一階段(1999-2001),重點在於機構的再造與開創,以及新設系所的師資強化與規模擴展。該階段的教育策略,主要是為學生建構更多元優質的學習環境與制度。第二階段(2002-2004)學校積極鼓勵師生的學習創新,不僅要與世界接軌,更要擁有前瞻數位學習的素養,與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因應新世代的未知多變;同時與其他醫療院所或異質大學校院結盟,以跨校院的課程合作,擴大資源並交流師資,將教師教學與研究創新的質與量,化為極為強勁的動能,將北醫迅速向卓越推昇。

第三階段(2005-2007)的校務發展計畫主軸是「卓越」,「教學卓越」更是其中的核心。同時我們也追求「研究卓越」及「服務卓越」,並將所網羅的資源及獲得的成果,都投注於提昇卓越教學。而「人文修養」所體現的「社會關懷」,才是卓越教學的真正價值所在,亦即北醫四十六年來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因此,本校提出「卓越教學展望工程」,在「全人醫療」的核心目標下,經由「人文修養」(Discipline)體現社會關懷;透過「全人關懷」 (Devotion)實踐醫學教育的終極價值;藉由「追求教與學的卓越」(Distinction)才能使師生擁有持續的競爭力;透過「課程多元整合」(Diversity)擁有專業領域的創新突破。

16_cc61387c.png

 計畫說明

本校在持續改善教學的過程中,除延續過去對於課程改進、教學提昇、強化學習、 評鑑考核及行政制度配套的教育改造措施所做的努力之外,為進一步對於教學內涵與品質, 由過往傳統以教師為改善主體,改為以「學生受教品質」為主體的思維,提出了「北醫卓越 教學展望工程」。此計畫的特點,不僅是建設內涵對教育議題有全面性的考量,更是將許多 基礎軟硬體設施及課程創新都完整涵蓋;不僅是繼續強化過去的教學基礎建設,更是具體規 劃北醫未來中長程教育發展藍圖;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運動,也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 師再造(remodeling)工程;不僅是課程內容改造的運動,更是一個以「實踐為標的」的實用 主義教育工程。所以我們在規劃此計畫的過程中,實現北醫的教育目標,乃是期望學生畢業 時,能具備下列特質:1.人文藝術知識與素養2.服務情操及團隊精神3.醫療專業知識與技能 4.寬廣視野的國際觀5.創新及應變的能力。

計畫特色

教學計畫能獲致卓越,必須依學校現有資源SWOT,發揮特色與效能,方能達成 教育目標。茲將計畫特色說明如下:

1. 以通識博雅教育為基礎及主體,內涵則是以創新為導向。

2. 以學生能發展自我、追求多元的自由學風,引導學習動機。

3. 堅持在學習中完成實踐社會關懷,建立為博雅教育以及專業學習的終極目標。

4. 與學生的積極溝通及參與,配合學校行政運作的效能,是有效執行計畫的必要因素。

5. 運用目標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原則,分配資源推動執行,並以平衡記分卡(BSC, Balanced Score Card)四構面考核執行成效,並持續改進。

計畫架構

「北醫卓越教學展望工程」是依據本校辦學理念、時代變遷需求,並以實踐社會 關懷為導向所規劃的教育工程。除了持續強化已有的教學基礎建設,更以發展創新為標的。 因此依「修養」、「全人關懷」、「卓越」與「多元」四大議題,建構四大計畫工程如下圖:

17_8906d748.png

cron web_use_log